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
来源:市教体局成职教科   2020-03-15
浏览量:403 | | | |

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占地近150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永城市政府于2010年投资5100万元购买行知园校区,整合永城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永城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的基础上新建的一所高标准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现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龙头学校。

1.2 学生情况

我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立了如下九个专业,分别是服装设计、汽修、生物工程、机电、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医科、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现有在册学生1800余人,年均短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专业教师98人,双师型教师18人,学校在册学生1800余人,学校生师比例大概10.4:1,“双师型”教师比例18.3%,兼职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30.6%,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49%,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3%,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21%.

与上一年度相比兼职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上升3%,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上升14.6%,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上升2%。

1.4设施设备

2010年至今,在永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实训楼的新建和教学楼、宿舍楼的粉刷维修及学生食堂改建、美化学校校园环境。投资近600万元增购了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并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工7个。

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579万元、实训实习总工位数800余个、学校纸质图书总数4000余本。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216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44个、生均纸质图书2.32本。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秉承“崇德、尚技”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学生活动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

校内测试,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技能合格率97%、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3%、毕业率98%。

2.2在校体验

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7%、生活满意度95%、校园安全满意度97%、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3%等。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每年九月下旬,将全校贫困学生筛选收集,建立贫困生库,每年十月份,在县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资助学校贫困学子30人,每人800元,共计两万四千元人民币。

2.4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为80%以上,对口就业率为60%以上,初次起薪在1800元以上,升入高等教育比例26%,比上一年度增加1%。

2.5职业发展

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设计企业需要的课程,通过课程中的项目任务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一门课的设计、一个教学情景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一个知识点的设计、锻炼学生的学习、工作迁移能力,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参照企业要求评价学生、,评价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汽车美容与装潢、服装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品牌专业。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能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3.2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学校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局部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每年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展示系部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执行教学规范、坚持内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 向全校师生展示系部教学成果,通过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每周开展公开课教学,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下发了教师学历提升和下企业锻炼的专门文件,鼓励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3.4 规范管理情况

各部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特长学生发展机制、卓越学生成长机制。充分利用教学实训基地的设备和各专业的名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推进教学信息化。学校部分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

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5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

3.5 创新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积淀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三风”建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扎实开展“抓小事工程”,推进“细节文化”建设,使全校师生在追求精致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我校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为契机,整个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内陈设与布置合理,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整个校园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以主题引领活动,用活动渲染主题。举办一年一度的“我的职业梦”演讲比赛、元旦主题文艺汇演、校园歌手大赛,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会计社团、篮球之星、摄影、手工、舞蹈等多个社团。举行常规管理教育月系列活动、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宣誓活动等。

3.6党建情况

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党委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学校以其校风正、师资高、管理严、质量好跻身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行列。

以“两学一做”为指导,开展全校性政治理论学校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通过党员的带头与辐射,提高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彰显骨干党员教师风采。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学校选择了多家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各实习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中5家合作协议满3年以上,县内企业有13家。

近三年来,学校投入近500万元对教学实施、实验实训设备及教学工作环境进行改善,使学校教学软、硬件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互兼互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以企业实际产品生产,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案例,企业产品加工营造真实生产场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零对接要求,达到了企业用工标准要求。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制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完成工作小结;每月第一周,各系部实习、就业管理部门定期召开校外实习班班主任会议;每逢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召开实习、就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实习、就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每安排一次校外生产实习之前,由系部进行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由用人单位介绍单位概况。安排好生产实习后,要签定协议。校长检查各系部实习、就业负责人巡访工作,学生处主任检查负责实习、就业工作人员及班主任的巡访工作。

认真落实职业指导计划。每个专业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之前,各系部负责制定生产实习课题,必须完成《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招就处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生产实习培训计划,确保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多次为省市县承办各种大型活动,为职教事业发展多作贡献。例如,每年我校协永城市教体局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职业周活动,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和知名度。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以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秉持客户思维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我校与本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学校予以高度评价,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

5.2社会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对社会各界开放,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送科技下乡,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扶贫攻坚的能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计算机、钳工、车工、宾馆服务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等,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5.3对口支援

学校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防范于未然。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与每一位学生都谈一次心,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盱眙县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学校强化党委领导学校发展方向,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各专业部第一轮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部门所需的90%课任教师,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7.特色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推进、项目课程的实施,优化校内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以迫在眉睫。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解放思想,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议下,大胆探索,我们积极推进引企入校工程,建设校企合作中心。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学校利用职教集团的办学优势,把相关行业、企业吸纳到职教集团,采取走出去战略,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需要,和这些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达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这些企业每年还以不同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一定资金或设备,进一步巩固了校企合作成果。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二是我校实训设备相当部分已严重陈旧落后,特别是计算机严重不足。

三是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职业教育本是以培养人的职业技能为主,职业技能作为个人的谋生资本。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基本上还是以灌输知识、培养定向型书生为主,学生始终跳不出分数的圈子。

8.2改进措施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树立教师培训先于和优于硬件建设的思想,精心谋划,加大投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二是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保持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三是为了弥补学校的资金困难,提高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校企联合,也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把学校的人力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及设备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互惠互利的协议,产教结合,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来充分锻炼学生,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一技之长,毕业时凭着过硬的本领竞争上岗。

图/文:市教体局成职教科
编辑: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