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
来源:市教体局成职教科   2020-03-15
浏览量:357 | | | |

永城市 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永城市教育体育局

2019年已经结束,永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做有未来的教育”发展理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中等职业学校均能够坚持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抓特色、求发展,走出了“适应市场,校企共赢,特色办学”的办学路子,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现将2019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永城市紧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过不懈努力,全市现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区域联动的职业教育体系。2017年优化合并后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其中公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1所,目前在校生共计约4850人,经过多年来全市上下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中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2019年,永城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在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科学规划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按照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大力促进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市教育局统筹高中阶段招生管理,平稳有序推进招生工作进程,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日趋合理,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与质量都在稳步所提高。

1.2设施设备

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程”,确定2016—2018三年发展目标,不断加强中职学校设施设备建设,目前年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共计7个,实训设备总投资达1600万元。

截至2019年,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配备不断完善,教学楼、公寓楼、活动场地、实训基地等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2019年各中职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860元、生均纸质图书18.5册。

1.3教师队伍

2019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共有教职工278人,生师比约14.5:1,其中兼职教师比例约为16.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约为43.9%,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40%,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约为21.2%。

与上一年度相比双师型教师比例上升0.1%,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和硕士以上学历总体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上升0.2%。

我市重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师资发展中心,统筹管理全市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发挥名师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我市职业教育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强化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各校普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教育活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稳定,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我市中职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6.5%、专业技能合格率95%、体质测评合格率95%、毕业率97.2%。

2.2就业质量

我市高度重视中职毕业就业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校重视学生毕业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养成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

2019年,永城市中职毕业学生数816人,就业学生数780人,就业率95.6%;直接就业人数538人,直接就业率66%;对口就业学生数440人,对口就业率为54%。在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所有制企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为390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48%;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217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26%。就业学生第一年平均月薪在1500元-1700元之间。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我市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着力高位运行,错位发展,科学规划区域内专业布局,突出办学特色。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装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品牌专业。

3.2质量保证

推动职业教育园区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保证的重要抓手。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

积极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我市职业中专与南通开拓制衣有限责任公司、闽源特钢集团、芒砀山旅游开发公司、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合作,制定人才成长计划,以其为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

我市以学生终身成长为教育目标,坚持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根据省里提倡的要求自发组织综合职业技能竞赛,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我市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大赛,各中职学校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大赛选拔模式,构建学年有大赛、季度有小赛、班级有评比、内容全覆盖的竞赛体系,形成了“不怕吃苦、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的赛事文化。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2019年永城市继续实施中职教师培训计划,积极落实省级、国家级培训,积极开展市级培训,2019年我市共派出47位教师参加了省级班主任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用时还选送一些有基础的教师到高校实践岗位去学习实践。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成效

为强化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2019中职教育继续围绕永城市经济建设成立了汽车、电子商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物流、服装等五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进行合作,继续进一步强化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指导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4.2学生实习情况

为保证学生实习安全有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各中职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市继续推动由行业骨干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的组建,试图与相关职业院校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职教集团。2018年,由职教中心和永城市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牵头续写“校企合作共建职教未来”篇章,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的作用,在2019年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校企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市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市职业教育紧密贴合永城市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育出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促进全市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5.2社会服务

永城市职业学校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成立了多个技术应用与服务团队。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对社会各界开放,同时积极参加各个行业协会与学会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上的作用。

对口扶贫,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倡导的扶贫攻坚。各学校对相关贫困户进行对口支援帮扶,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改变家庭命运。进行教育扶贫,贫困子女就读本校,免收书本费等。不仅如此,还多次选派师生参与社区服务和三下乡活动,开展了电子电器维修、服装修补、汽车清洗等为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5.3对口支援

我市积极倡导扶贫工作,各学校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并针对性的做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防范于未然。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与每一位学生都谈一次心,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

6.政府履责

6.1经费

我市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近五年来,职业教育资金主要用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教师素质提升、内涵提升、兼职教师外聘及教师下企业、改善办学条件、学分制建设、计算机竞赛、名师及技能工作室建设等项目。

6.2政策措施

为加快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如何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意见》、《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我市积极开展“职教活动周”、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精神,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突显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同时依据各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际需求核定教师编制,不断优化教师配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需求,特别是不断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聘用兼职教师,使得永城市职教院校建设了一支校企跨界、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永城市一职高通过培训、教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职高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使教科研成为“一把手”工程。在制定 发展规划、学期计划中,学校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投入,把教科研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出“科研治校、科研兴教、教研并举”的教科研目标,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教科研活动。

学校每年都将教育科研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全力支持外出培训学习、讲座、课改实验等教科研活动,实施《教科研工作奖励方案》,对参与教科研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氛围的形成。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各专业中心教研组培训,教师培训率跟往年相比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通过教研培训,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思路,为提升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夯实了基础,不少老师也从教学质量提升、班级管理等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将一个个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案例二:

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联合永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随着课程改革推进、项目课程的实施,优化校内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以迫在眉睫。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永城市职教中心解放思想,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议下,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引企入校工程,建设校企合作中心。在引企入校过程中,实施“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工程。学校利用优势资源,主动招引项目,把招商引资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办学单位,目前学校已成功将华龙制衣厂等多个企业引入校企合作园,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在校企合作园内配套投资添置设备.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职教中心十分注重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利用职教集团的办学优势,把相关行业、企业吸纳到职教集团,采取走出去战略,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需要,和这些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达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这些企业每年还以不同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一定资金或设备,进一步巩固了校企合作成果。

8.学校党建工作

2019年永城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开展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

各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各校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党委会、党小组会,确保党政班子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在按规定比例收缴党费、发展党员、校务公开等方面,也都能规范程序、严格落实;根据“两个责任”工作的部署,公办学校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了分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作风建设。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1)招生困难,尽管每年学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招生人数仍然达不到上级要求,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仍存偏见,职普比例失衡。

(2)“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部分教师出现了从事非本专业教学工作和跨学科代课的现象,兼职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流动频繁。

(3)教学和实训设备不够完善。部分实训设备老化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加之专业课师资力量薄弱,导致部分专业课不能正常开设。

2.改进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升学和就业,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扩大外聘教师队伍,重视现有专业教师专业性地培训,保障专业课教师的质量和数量。

(3)政府主导,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的投资, 同时,各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利用好企业的“订单式”学生培养从而缓解学校教学设备的不足。

以上是我市2019年的质量年度报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坚持依法治校,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规模和效益的良性发展,逐年提高全市职业院校的办学、教学水平,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图/文:市教体局成职教科
编辑: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