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
来源:市教体局成职教科   2020-03-15
浏览量:346 | | | |

永城市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永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成立于2015年的民办职业学校,2016年与永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办学,成为我市职业教育的佼佼者。学校占地近150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工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专业课老师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的需要。

1.2 学生情况

现有在册学生2000余人,年均短期培训学员1600余人。

我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立了如下九个专业,分别是服装设计、汽修、生物工程、机电、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医科、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7人,其中专业教师101人,双师型教师18人,学校在册学生2000余人,学校生师比例大概13:1,“双师型”教师比例18%,兼职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8.9%,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57%,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3%,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21%.

与上一年度相比兼职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上升9%,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上升10%,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上升2%。

1.4设施设备

在永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完成实训楼的新建和教学楼、宿舍楼的粉刷维修及学生食堂改建、美化学校校园环境。投资近600万元增购了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并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工7个。

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600万元、实训实习总工位数800余个、学校纸质图书总数6000余本。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000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4个、生均纸质图书3本,与上一年度相比略有上升。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秉承“崇德、尚技”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学生活动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

校内测试,文化课合格率97%、专业技能合格率98%、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5%、毕业率97%。

2.2在校体验

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8%、生活满意度95%、校园安全满意度96%、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2%等。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每年九月下旬,将全校贫困学生筛选收集,建立贫困生库,每年十月份,在县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资助学校贫困学子35人,每人800元,共计两万八千元人民币。

2.4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为80 %以上,对口就业率为64%以上,初次起薪在1800元以上,升入高等教育比例23%,比上一年度增加3%。

2.5职业发展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并在每年度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汽车美容与装潢、服装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品牌专业。

3.2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

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局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七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每年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展示系部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执行教学规范、坚持内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 向全校师生展示系部教学成果,通过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每周开展公开课教学,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3.4 规范管理情况

各部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特长学生发展机制、卓越学生成长机制。充分利用教学实训基地的设备和各专业的名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推进教学信息化。学校部分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

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

3.5 创新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开齐开足德育课,坚持每周一节班会课。进一步积淀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三风”建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扎实开展“抓小事工程”,推进“细节文化”建设,使全校师生在追求精致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以主题引领活动,用活动渲染主题。举办一年一度的“我的职业梦”演讲比赛、元旦主题文艺汇演、校园歌手大赛,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会计社团、篮球之星、摄影、手工、舞蹈等多个社团。举行常规管理教育月系列活动、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宣誓活动等。

3.6党建情况

永城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学校以其校风正、师资高、管理严、质量好跻身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行列。积极开展全校性政治理论学校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通过党员的带头与辐射,提高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彰显骨干党员教师风采。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学校有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生产、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内与企业共建有一个“校内教学工厂”实践教学基地,两个信息化教学工作室。能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校企双方结合产品加工与实践操作共同开发项目实训教学案例多个,产教对接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学校选择了多家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各实习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中5家合作协议满3年以上,县内企业有13家。

近三年来,学校投入近500万元对教学实施、实验实训设备及教学工作环境进行改善,使学校教学软、硬件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互兼互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以企业实际产品生产,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案例,企业产品加工营造真实生产场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零对接要求,达到了企业用工标准要求。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制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完成工作小结;每月第一周,各系部实习、就业管理部门定期召开校外实习班班主任会议;每逢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召开实习、就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实习、就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细化管理。每安排一次校外生产实习之前,由系部进行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由用人单位介绍单位概况。安排好生产实习后,要签定协议。校长检查各系部实习、就业负责人巡访工作,学生处主任检查负责实习、就业工作人员及班主任的巡访工作。

认真落实职业指导计划。每个专业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之前,各系部负责制定生产实习课题,必须完成《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招就处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生产实习培训计划,确保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多次为省市县承办各种大型活动,为职教事业发展多作贡献。例如,每年我校协永城市教体局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职业周活动,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和知名度。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与本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学校予以高度评价,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

5.2社会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对社会各界开放,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送科技下乡,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扶贫攻坚的能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且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计算机、钳工、车工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等,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5.3对口支援

进行教育扶贫,贫困子女就读本校,免收住宿费、书本费等。

学校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防范于未然。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与每一位学生都谈一次心,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惜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盱眙县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学校强化党委领导学校发展方向,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校纪委督查室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秉持客户思维,倡导服务至上。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各专业部第一轮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部门所需的90%课任教师,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7.特色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推进、项目课程的实施,优化校内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以迫在眉睫。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解放思想,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议下,大胆探索,我们积极推进引企入校工程,建设校企合作中心。在引企入校过程中,实施“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工程。学校的利用优势资源,主动招引项目,把招商引资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办学单位,目前学校已成功将华龙制衣厂等多个企业引入校企合作园,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在校企合作园内配套投资添置设备.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学校利用职教集团的办学优势,把相关行业、企业吸纳到职教集团,采取走出去战略,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需要,和这些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达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先进。一些目前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的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在教材中根本没有涉及。

第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本是以培养人的职业技能为主,职业技能作为个人的谋生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能直接带来自身经济利益。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基本上还是以灌输知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课堂、课本为中,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能力。它把人的知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并以范围内的知识为培养目标,学生成绩高低全凭对这种知识积累来衡量。

第三、缺乏具有先进理念及知识的教师。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论,据统计,80%以上的教师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等方面都有欠缺,不能较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8.2改进措施如下:

第一,改变思想观念,办学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当前的重学历、重资历、轻才智、轻创造力的传统思想,形成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力的大氛围。改变办学机制,面向市场,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

第二,把学校的人力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及设备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互惠互利的协议,产教结合,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来充分锻炼学生,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一技之长。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不断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多渠道自学,并合理安排轮训和进修。

图/文:市教体局成职教科
编辑:张磊